要说现在的综艺节目有多会玩,《花儿与少年》第七季绝对能拿个“年度最玄学”奖。刚开播没几天,这节目就像一锅夹生饭——有人喊香,有人嫌硬,弹幕区和评论区直接上演大型互怼现场。有观众直呼:“这哪是旅行团,分明是成年人社交训练营!”但你别说,还真挺有道理。
从撕到和,“友好模式”上线让人怀疑人生
回头看看《花少》历史战绩,每逢双数季都爱闹点大新闻。第二季杨洋走丢、伦敦桥大战、许晴崩溃……全都是互联网名场面。大家爱看的,就是那种鸡飞狗跳的热闹劲儿。但到了第七季,导演组突然佛系了,不仅提前50天把嘉宾挨个盘问了一遍,还特意提醒他们别再搞出什么尴尬名场面。这操作吧,就像妈妈在你考试前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考砸啊!”结果呢?效果还真显著,第七季豆瓣评分直接飙到7.6分,把上一季3.9甩得老远。不过,高分背后也藏着不少冷笑话。有网友调侃:“这么和谐,我以为我在看公司年会。”确实,这一届嘉宾们,一个比一个懂事,全程礼貌微笑,相互体谅,比小区业主群还温馨。

那英自嘲“少说话、少得罪人”,马思纯干脆退出导游争夺战,说自己怕带不好队伍;龚俊更是一脸无奈地表示,“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勾心斗角”。本来嘛,看明星旅游,本该轻松愉快,但这一桌子菜端出来,全是清汤寡水,没有一点辣椒油,让不少观众开始怀念以前的火药味。
成年人的客套让真人秀变成假面舞会?
问题来了,这种过度的和平共处真的好吗?很多观众直言,看完只剩下两个字:太假!整个节目里充斥着“成年人社交潜规则”:每句话都要加个敬语,每次讨论都像是在开家庭会议。大家嘴上都是“您先请”“没关系”“随便吃”,实际内心估计早就想翻白眼了。这哪里还是原汁原味的真人秀?倒像是春节联欢晚会上亲戚之间虚伪寒暄的小品环节。

有位网友神评论:“连那英都憋坏了,我差点以为她下一秒要唱‘雾里看花’。”其实仔细想想,现在很多职场聚餐也是这样——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只不过没人敢拍桌子罢了。《花少7》正好把这种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照进现实,一边追求和气生财,一边又忍不住渴望点真实烟火气。

陈数优雅到失真,“
精致感”引发距离感
聊起这一季争议最大的两位嘉宾,那必须提陈数。作为娱乐圈公认的大美人,她一直走高贵冷艳路线。本来粉丝们满心期待能看到她卸下包袱放飞自我,可惜事与愿违。在镜头前,她永远仪态万方,无论吃饭睡觉护肤化妆,都保持着100%的精致状态。不仅如此,对称呼还特别讲究,坚持让大家叫她“陈小二”,就是死活不肯接受年龄标签。一旁那英早已豁达自黑,两个人站一起,一个松弛一个紧绷,对比之下简直鲜明得跟脱脂牛奶遇上麻辣烫一样奇妙。

这种无懈可击反而给观众带来了疏离感。“我们不是来看商务酒会直播啊!”、“希望看到明星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24小时营业中的瓷娃娃。”弹幕里的吐槽声此起彼伏。不难理解,大多数普通人每天素颜出门赶地铁,还得被老板骂两句,自然很难共情永远光鲜亮丽、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形象。所以当那英一句“不用太用力”的劝慰响起时,屏幕外的不止一个人在默默点赞吧?

张雅琪资源暴涨,被质疑演技过度讨好型人格上线
另一位焦点人物张雅琪,也没逃过群众法眼。当初参加《offer》的时候,她口口声声梦想做律师,但转身就签约湖南卫视杀入娱乐圈。从歌手比赛一路打怪升级,如今坐稳新晋综艺咖的位置,不免被贴上了资源咖标签。本来说好的“五妹”柯颖突然换成张雅琪,更加剧了大众的不满情绪。有些网友甚至戏谑道:“湖南台这波操作,是不是把抽签盒偷偷换掉啦?”
而且张雅琪在镜头前总强调自己要做真实的人,可实际上行为举止却透着股刻意讨好的劲儿。“担心被讨厌”、“害怕冲突”、“努力维持团队氛围”……这些表现本该拉近与观众距离,却因为太用力反而适得其反。不知怎么回事,好端端一个年轻姑娘,在荧屏上的存在感竟然比甲方爸爸还浓烈。一时间,“越努力越虚伪”的评价刷爆网络,也算是一种另类黑红吧!

谁才是真正吸粉利器?
自然流露才是王道!

其实,《花少》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曾经展现出的真实冲突和性格碰撞。如果所有嘉宾全程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维护表面的和平,那这个真人秀还有啥意思?生活已经够累,如果连综艺也变成修养班,那岂不是失去了治愈功能?

所以,与其强行塑造完美形象,不如大胆做自己,让那些小缺点、小矛盾成为旅途中的调味剂。有时候,一个耿直发言、一句无厘头玩笑,就能瞬间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而真正赢得大众喜爱的,从来都是那些敢于袒露软肋、不装腔作势的人,比如坦率洒脱的那英,比如毫无包袱的龚俊。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吸粉神器!

解决方案:真人秀请勇敢拥抱“不完美”既然名字叫做“真人秀”,何必非要人人戴上厚厚滤镜呢?建议制作组以后选角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形象管理要求,多挑一些性格迥异、观点鲜明、有故事可讲的新朋友进组。同时,也鼓励每一位参与者敞开心扉,该吵架吵架,该吐槽吐槽,把旅行过程里的酸甜苦辣统统晒出来。
#百度带货夏令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