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篮小卖到优质优价——贵州农产品开启进阶之路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从提篮小卖到优质优价——贵州农产品开启进阶之路


从提篮小卖到优质优价——贵州农产品开启进阶之路

  2025-09-09 16:24:21     简体|繁體
http://nn-www.993113.com/1088218.html

清晨的阳光洒在思南县大河坝镇桃子岩村的张海家庭农场,几十头肉牛壮实精神,正嚼着新鲜青贮饲料。

农场主张海手腕一扬,饲料均匀撒向食槽,牛群纷纷围拢过来,发出“咔嚓咔嚓”的咀嚼声。2023年建场以来,这个牛场从出栏26头发展到今年已出栏50多头,成了村民的“就业岗”,带动5名村民常年务工,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金黄刺梨果挂满枝头,壮实肉牛在圈舍里嚼着青贮饲料,火红辣椒堆成小山,茶香与果香在车间交融……昔日“论斤称两”的贵州农产品,如今正通过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之路,实现“优质优价”的华丽转身。

肉牛产业:从传统牧养到现代化交易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凉井村,西南地区最大的关岭牛交易市场即将建成。项目总投资2822万元,占地50亩,建设交易大棚、牛只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等设施。

“项目于今年1月启动施工,主体工程已完成90%,预计9月中旬完成建设。”

关岭牛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新交易市场引入大数据和AI智能设备,实现线上实时看牛和交易,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贵州黄牛产业集团以“原种优势生态赋能全链保障”为核心,展示关岭牛、思南牛等深加工产品。该集团采用茅台酒糟科学饲喂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控。

辣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

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的贵州阳雀湖高山特色辣椒基地,百余名椒农在连片的钢架大棚和露天种植区忙碌。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炒肉专用椒被采摘装入箩筐。

“一天能采200公斤以上,日赚200多块钱。”村民罗叶珍的箩筐里,青翠的辣椒逐渐堆成“小山”。

基地现场负责人范峥珂介绍,目前每天用工120至150人次,每月超4000人次,务工人员平均年收入超4万元。每天采收量超1万公斤,500亩种植面积预计总产量可达100万公斤。

大棚种植区内,每一株辣椒都有绿绳牵引助其垂直生长,两侧白绳做护栏防倒伏。棚顶遮阳布遇强紫外线自动展开,地上水肥滴灌管道实现浇水施肥均匀高效。

普安县盘水街道平桥村的300亩艳红朝天椒也迎来丰收。预计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主要销往重庆等地。

平桥村党支部书记柳占东估算:“亩产辣椒不少于5000斤,收入在13000元左右。”他示范种植的60亩辣椒,用工超过500个,支付人工费用五六万元。

刺梨产业:从野生果子到国际化产品

在盘州市万亩刺梨基地,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采摘工人穿梭其间,一袋袋鲜果整装待发。横跨两河街道、刘官街道、盘关镇,串联9个村(居)、全长38公里的“刺梨之乡·康养农旅”乡村振兴特色带,惠及12.9万人。

在盘关镇贾西村,6200亩刺梨基地绿意盎然。基地负责人聂德友带领工人采收刺梨:“一亩刺梨产值抵得上好几亩苞谷!”

他牵头的合作社带动3498户、9446人参与发展。一位村民笑着说:“土地流转给公司,我年年在基地打工,存了10多万元呢。”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下,粤黔协作投入750万元在贾西村建成刺梨初加工生产线和冷藏库。中山市还投入1500万元协作资金,帮助建成刺梨果糕、自吸袋、果酒等多条生产线,产品拓展至19类。

2022年广东市场销售额不到千万元,2024年已突破5000万元。

八月初,贵州亿欣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刺梨红茶在第十六届香港国际茶展名茶比赛中获“其他茶组”季军,并获得了德国茶商5万美元的首笔国际订单。

茶产业:从单一品类到融合创新

在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友谊村的茶叶加工厂内,村民正加紧处理刺梨鲜果,赶制德国茶商的刺梨红茶订单。此次参赛的刺梨红茶精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鸟王群体种”茶青与直径约4厘米的有机刺梨鲜果。

贵州亿欣园通过打造1200余亩生态茶园和360亩刺梨基地,经过多年研发调试,实现茶香与果香的有效融合。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管护茶园、刺梨超6800亩,年均用工1.5万人次,惠及500余户农户。

在瓮安县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为刺梨“填芯”。空气中弥漫着红茶醇厚与刺梨清甜交织的独特香气。

车间主任汤中山介绍:“去年采用烘干方式,维C含量流失大。今年改良为冻干技术,维C含量提高了很多倍,无论口感还是颜色都比去年更好。”

该公司固定就业岗位150余人,临时用工1800余人。今年刺梨红茶计划产量10吨,刺梨从采摘到加工带动新增劳动力60余人。

增值之路:从初级产品到品牌营销

近日,“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活动在上海举办。

贵州黄牛、威宁苦荞、特色蔬菜、非遗火腿、辣椒和天麻等一批具有贵州高原特色的农产品集体亮相,全面展示“贵品”全产业链成果。

盘州市福生火腿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非遗火腿成为现场“人气焦点”。公司依托盘州海拔2300米的独特气候,遵循非遗传承工艺,选用农家可乐猪鲜后腿,经12道纯手工工序制成,成为上海米其林餐厅的“座上宾”;

辣椒产业代表贵州卓豪食品有限公司展示了“黔小妹”系列产品,包括酱香辣椒酱、酸辣汤底料等多元品类。公司采用苗家、布依古法发酵工艺,搭配独创的LSN辣椒发酵技术,加入自培乳酸菌与茅台镇酱香白酒,酿出兼具酱香与鲜辣的独特风味,把“生态贵椒”的产业链和附加值尽量延伸;

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展示了大方县“国家地理标志”天麻产区的多款创新产品。公司拥有4万余亩仿野生种植基地,天麻素含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推出天麻饮料、胶囊、养生茶饮等产品,在中药材药食同源产品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

一片高原土豆片被赋予“酥脆如云朵”的故事,一颗山间野鸡蛋在歌声中飞向全国,一杯清新贵茶成为“干净茶”的代名词……贵州农产品正褪去土味外衣,换上IP新装。

产业带动:从零散就业到家门口致富

产业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在桃子岩村,200亩烤烟预计总收入可达60万元,其中仅务工费用就有40万元。常年在烤烟地务工的15名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2万元。

罗彦国的家庭农场里,8亩西瓜地和豇豆地里长势喜人。“目前为止,西瓜卖了五六万块钱,豇豆也卖了五六千斤,一斤两块钱,收入挺可观。”

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可收购400吨以上辣椒,各车间进入到辣椒产品生产的“加速模式”。公司副总经理钟定江说:“当前我们玉梦集团旗下两个工厂300来人,实行三班倒生产。”

这些收购入库的新鲜辣椒,经过初加工流程后,将进入为期一年的自然发酵环节,最终转化为风味醇厚的酸汤。玉梦集团董事长田其明介绍:“今年麻江明洋产能将超过6万吨,二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年整个集团的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亿元。”

贵州医科大学教师原琦带学生在贾西村刺梨产业园开展“野岭刺梨寻踪”研学实践时感叹道:“看到万亩刺梨基地,非常震撼。”

冷链分拣中心、培训和展示中心、育苗中心即将建成。加工厂房和科研楼也将在明年投用,届时日均用工需求将达400人次左右。

贵州山王果集团总经理李剑透露:“10月份左右我们的海外销售即将开启,已经建立了香港和深圳的公司,拿到了欧盟和美国的有机认证。”

从贵州山里来,到世界去——贵州农产品正在完成它的华丽蜕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钺洁

编辑张云开

二审刘悦

三审刘皓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