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于许多游客而言,长白山天池是需要辗转颠簸才能抵达的遥远秘境。如今,沈白高铁一线直达,长白秘境已成为轻松可及的周末目的地。
曾经,G331国道是需要周密规划的长途远征。如今,它与沈白高铁并肩而行,织就一张山水与文化从容相连的现代文旅之网。
钢轨延伸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梦想。车轮承载的,不仅是旅客,更是希望......

【图片来源:国铁集团】
铁轨上的速度革命
交通梗阻曾是吉林优质旅游资源转化的最大瓶颈,但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这些困难已经成为历史。
国庆中秋长假首日,抵达长白山站的旅客超1.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000人,而这4000人,大多数都是乘坐沈白高铁来到长白山。
10月1日至3日,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1336万人次,同比增长16%。沈白高铁沿线景区客流激增,星级酒店入住率飙至99%。
沈白高铁开通后,北京到长白山仅需4小时33分,沈阳北至通化、白山东、长白山西站最快分别1小时01分、1小时23分、1小时39分可达,这使远程游客实现“朝发午至”的快捷抵达。
客流是速度革命最直观的回响。早在节前,沈白高铁开通的第二天,记者打开12306购票平台查询沈阳北站至长白山站的高铁票务数据后,发现从10月1日至10月8日,每天上午的车次均已显示售罄或候补,沈白高铁呈现出一票难求的场面,12306票务数据显示10月11日后,购票紧张的情况才稍有缓解。

【图片来源: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钢铁动脉的延伸效应
与高铁的“快”形成互补的,是G331国道吉林段的“慢”。这条串联起吉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区)、45个乡镇和216个边境村的自驾廊道,配合沿线25家直营网点与千余辆保障车辆,构建起覆盖“一山两江”的慢游体系。
“快进慢游”的双环格局,直接破解了此前游客“来去匆匆”的困境。这也正是10月4日后客流“后劲”持续爆发的核心原因,便捷的抵达方式与灵活的游览选择,让游客愿意延长停留时间。
交通网络的织密,正在重塑吉林旅游的空间版图。曾经的交通末梢白山市、靖宇县,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游订单分别增长133%、113.4%,成功跻身核心受益区。
安图县、抚松县作为沈白高铁直达长白山的门户,虽31%、39%的增幅不及边境城市迅猛,却清晰凸显了其集散功能的强化。这种“廊道串联+枢纽集散”的空间重构,打破了长白山景区“单兵作战”的局限。
网友评价:“G331沿途风景秀丽、景点密集,既能领略‘一眼望两国,远眺长白山’的壮阔,也能感受沿鸭绿江、图们江绕长白山而行的沉浸式体验。良好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也让亲子自驾游玩轻松无压力。”

【图片来源:悠游吉林】
含“铁”量的深层内涵
沈白高铁的开通,其意义远超旅游层面,它正为吉林省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沈白高铁将长白山从“远方秘境”拉入“城市生活圈”,推动了“交通线”向“经济走廊”的跃迁,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多元化动力。
其次,沈白高铁强化了省内协同与对外链接,它有效串联起长吉图先导区与长白山生态板块,形成全省旅游联动新格局。同时,作为全国高铁网的一部分,它将吉林的冰雪与生态资源与京津冀等高端客源市场高效对接,显著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最终,高铁的赋能更体现在民生改善层面。旅游业的繁荣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而持续升级的基础设施既服务了游客,也惠及了本地居民,提升了整体的宜居宜游水平,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们能够看到,沈白高铁正以其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驱动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深远影响还将持续释放。

【图片来源:国铁集团】
希望正随着交通线延伸
沈白高铁结束了通化、白山两地不通高铁的历史,这不仅意味着游客能更快抵达,更意味着沿线居民就医、求学、商务往来的效率将大幅提升。
G331国道构建的“2+6+N”交通旅游设施服务体系,实现了“10公里停车、12公里如厕、27公里加油、60公里充电”,这本身就是对边境地区公共服务与民生基础的重要夯实。
当沈白高铁穿梭于林海,当自驾者的车轮驰骋在最美边境线,吉林的含“铁”量,还在上升。
这“铁”,是钢铁轨道的坚韧,是民生发展的支撑,更是区域振兴的新希望。
当关隘渐成通途,天堑也化作风景。这意味着,一幅描绘通途的画卷已然铺开,而一份检验治理能力的考卷也同步下达。络绎不绝的游人是成绩单,更是考题!
如何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如何让“流量”不负“时代发展”的重托?
这片黑土地正以全然的热忱,挥毫作答,接受着时代的批阅。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张植塽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