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军,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每周四下午+夜诊和周日下午出诊。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优秀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教研工作30余年,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室主任15年。曾主持参与多项科研,在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曾长期跟随温振英主任医师开展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扶正祛邪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养阴益气法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项科研并获奖。主持/"小儿腹泻的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方药筛选/",获北京市科协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
擅长治疗:小儿反复顽固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咽炎、腺样体肥大、小儿厌食、消化不良、生长发育缓慢、腹痛、便秘、积食、小儿湿疹等疾病。对小儿捏脊、推拿、贴敷等外治疗法有深入的研究。
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穴位贴敷、饮食调节及生活调护等多种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辨证分型治疗
•肺脾气虚型:患儿常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治疗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为主,常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方中黄芪、防风、白术益气固表,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通鼻窍,浙贝母、路路通活血散结。
•痰瘀互结型:患儿多见腺样体肿大明显、鼻塞严重、睡眠打鼾、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常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
•外感风热型:患儿常伴有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主,常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麻黄、杏仁宣肺止咳,石膏清热泻火。
2.中药外治
•推拿按摩: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学习简单推拿手法,如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拿风池穴等,每日为孩子按摩1-2次,每次10-15分钟,缓解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症状。
•穴位贴敷:外治内效,简便易行。将中药粉末调制成膏状贴敷于特定穴位,如大椎穴、肺俞穴、膻中穴等,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目的。贴敷药物多选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等具有宣肺通窍作用的中药。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皮肤敏感者需缩短贴敷时间。夏季三伏贴效果更佳,但需避开皮肤破损处。
3.其他辅助疗法
饮食调节:健脾益肺,清热利湿
腺样体肥大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健脾益肺的食材,如山药、百合、银耳、莲子、薏苡仁等。可适量饮用罗汉果茶、菊花茶等具有清热利咽功效的茶饮。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刺激咽喉。
生活调护: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以免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呼吸不畅。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