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风控高管受贿获刑,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渤海银行逾600万罚单背后的风控黑洞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原风控高管受贿获刑,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渤海银行逾600万罚单背后的风控黑洞


原风控高管受贿获刑,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渤海银行逾600万罚单背后的风控黑洞

  2025-10-23 01:10:49     简体|繁體
http://nn-www.993113.com/1095273.html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金融科技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征信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警告并罚款74.3万元。杜某华(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业务营运部副总经理)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1.5万元;刘某奉(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1.1万元。

这已是该行2025年以来收到的第20余张监管罚单,累计罚没金额突破600万元。密集的罚单背后,折射出渤海银行正面临严峻的合规与治理危机。

高管违纪与“关键人”风险

近期,渤海银行还有一则新闻引发热议。9月26日,天津市纪委监委官微曾通报关于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内容显示,2017年至2023年,赵志宏在春节等节点,多次违规收受下属、客户等所送礼金和高档烟酒等礼品。赵志宏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已于2024年7月19日发布公告称,赵志宏因年龄原因辞去相关职务。同日,渤海银行监事长王春峰、副行长靳超也公告辞任,一时间三名核心高管同步离任,引发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赵志宏作为首席风险管理官,其落马不仅暴露了个人道德失守,更揭示了银行在关键岗位监督、廉洁文化建设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系统性缺陷。风险管理的“守门人”自身失守,凸显出渤海银行“关键人风险”的严峻性。

“火情”遍布全国各地,超600亿罚款背后的“合规漏洞”

2025年以来,渤海银行已累计收到超25张监管罚单,截至10月21日,今年被罚金额已经超过600万元,其中6-8月三个月内长春分行、太原分行、太原幸福里支行、南宁分行、南宁分行、南宁分行和南宁分行等罚单总计罚没金额已超555万元,多达13人被问责。

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履行网络运营者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被警告并罚款59.49万元。卢某宇(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消费金融中心副总经理)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1万元。刘某航(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营业部负责人)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2.39万元。

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被罚款95万元,4人被问责;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幸福里支行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被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70万元,一人被问责。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因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警告并罚款32.8万元。贺某(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款2.4万元。

7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超项目工程进度放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60万元,4名责任人被警告。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相关人员不具备反假专业能力、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未采取有效的防范网络侵入的技术措施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01.2元,罚款67万元。崔某(时任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行内控合规部总经理)因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被罚款3.9万元。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被警告,并处罚款62万元。两人分别被罚款1万元。

就在今年6月,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曾在山西省银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合规运营承诺,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合规开展经营活动”。这份运营承诺在频繁出现的大额罚单面前显得“颜面尽失”!

从华中到东北,从对公信贷到个人金融,渤海银行的合规“火情”正在全国多地、多业务线上蔓延。

大规模出清“不良资产”:业绩真增长还是假繁荣?

与密集罚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渤海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呈现出“逆势增长”。渤海银行今年中期报告显示,该行中期业绩较为亮眼,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5年6月末,实现总资产规模1.82万亿元,总负债规模1.71万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42.15亿元,净利润38.30亿元,增幅分别达8.14%和3.61%;非息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1.81%。拨备覆盖率159.70%,较年初提升4.5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1.24%、9.31%和8.39%,呈现“业绩增长与合规风险并存”的局面。

然而,在业绩增长的背后,银行连续剥离不良资产。近日,该行发布公告,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分批次转让近500亿元本金债权资产,叠加利息及罚息后总规模近700亿元。这已是该行连续第二年大规模剥离不良资产,引发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真实性与风险处置能力的关注。

有业内人士发出质疑,如此大规模、连续性的资产出清,不禁让人质疑:业绩增长是否建立在风险后置与资产“粉饰”之上?在合规漏洞频发、内部管控薄弱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究竟如何?

警示与出路:管理层团队的紧迫课题

官网资料显示,渤海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以来,唯一一家全新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第一家自2000年来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渤海银行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称天津泰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现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现称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现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称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7家股东发起设立。2005年12月30日成立,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2020年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截至目前,该行形成“一正四副”高级管理层格局:行长屈宏志,四位副行长谢凯、李建国、齐君、邓蓓;其中,齐君兼任首席风险管理官、邓蓓兼任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

总体来看,渤海银行在2025年呈现出经营业绩与合规管理严重失衡的态势。尽管业务拓展、收入结构与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积极,但密集的罚单、广泛的违规领域及多名责任人员被问责,暴露出其内控体系存在系统性漏洞。加之高管违纪、核心岗位频繁变动,以及公开承诺与实际行为严重脱节,进一步凸显该行在治理结构、行为管理与合规文化建设方面的薄弱。

业内人士表示,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渤海银行若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合规短板,将风险管控融入业务全流程与文化内核,其短期业绩增长或将难以持续,长期发展亦面临实质性制约。如何在追求经营活力的同时,构建全面、前瞻的风险防御体系,已成为该行管理层的紧迫课题。

另有行业人士指出,渤海银行的案例在当前的金融强监管周期中具有典型意义。它警示所有市场参与者:缺乏稳健内核的增长是脆弱的,脱离合规底线的业绩是危险的。当一家银行在高管操守、内控机制等基础环节出现系统性薄弱时,其表面的经营成果也将脆弱不堪。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