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点离谱,一觉醒来,手机刚划开,满屏都是董宇辉又上热搜了,这回不是带货,也不是什么小作文风波,是跑去杨凌农高会了,还被冠上“低调出席”这么个词,看得我直皱眉。他一个带货主播,再怎么说是文化人,去个农高会也能刷爆头条,这世道是怎么了,真就流量至上呗。
我琢磨着,这事儿不就是“顶流”在哪儿,哪儿就是新闻吗。这几天脑子有点乱,前两天不是还在说他跟东方甄选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这才多久,转眼又跟农业搭上线了。是不是现在大家对名人效应的需求已经饥渴到,只要是个人物出场,哪怕是去逛个菜市场,也能分析出个花来。

说实话,我看到这“低调出席”四个字就想笑,一个公众人物,被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无数部手机追着拍,还能跟低调沾边?他要真想低调,就不会被大家知道了,这不就是一种反向炒作吗,或者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期待的产物。感觉现在很多事情,包括很多明星的“翻车”,根本不是他们自己要翻,是观众太想看了。
前几天看数据,中消协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里,直播带货的投诉量同比增长了103.79%,这数字挺吓人的,说明直播行业发展迅猛,问题也跟着暴露得厉害。这数字不是随便编的,是实打在报告里写着的。大家都在看流量明星直播带货,看他们能卖多少,但问题呢,谁去关注了?

我记得之前有一次看足球赛,某个球星脚下技术明明已经不如从前,但只要他一拿球,全场欢呼声就特别大,解说员也会反复强调他的历史功绩,仿佛他还是那个巅峰时期的他。这跟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流量明星本身自带光环,不管他们做什么,都会被放大,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即使是出席个农高会,也能被解读成对农业的重视,对故土的眷恋。
>不是说董宇辉不好,也不是说关注农高会不对,我只是觉得,这种过度的、甚至是有点失真的关注,把很多事情的重心都带偏了。他之前带货的那些农产品,销量确实上去了,这对农民肯定是好事儿。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关注一下,这些农产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如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谁来卖,谁来代言。

我手机还拿着呢,又刷到有人说,董宇辉这种“跨界”行为,是新时代青年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这帽子扣得有点大了吧。他现在不还是个主播吗?带货能力强是事实,但离企业家还有距离。这就像我同事,平时工作挺努力,周末去参加个志愿者活动,回来就被领导当典型表扬,好像一下子从普通员工变成道德楷模了,这中间的跳跃是不是有点快?
想想之前,我关注的很多独立纪录片导演,他们辛辛苦苦拍的片子,揭露社会问题也好,反映底层生活也好,几乎无人问津。而一个流量明星,哪怕是发个动态说自己今天吃了什么,都能瞬间几十万点赞,这对比真的挺魔幻的。大家都在追着看光鲜亮丽的,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声音,反而被淹没了。

我不是在抱怨,就是觉得有点看不懂,这个世界的关注点都在往哪儿跑。这事儿吧,也不是董宇辉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包括我们这些看客,都在参与制造这种“奇观”。我们想看什么,或者说,我们被投喂了什么,然后就去关注什么。
那下一次,是不是只要哪个明星去某个小城市吃了个路边摊,我们也要集体讨论一下,这算不算对当地小吃文化的推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然后就形成一个怪圈,越是关注,越是放大,越是制造热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这杨凌农高会,它本身的价值,是不是就因为董宇辉的“低调出席”,被重新定义了?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