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安顺市民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他们微信收到了多条“轻松筹”的求助信息,怀疑背后有猫腻。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信息来源于街头“一元购”活动,该类活动已在多个城市出现。
街头现“一元购”
“这几天只是微信好友发的‘轻松筹’求助,我就收到了4条。”市民杨女士说,这些求助文案都一样,求助的人却不一样。

一名市民收到多个微信好友发来的求助链接。
记者看到,求助信息都配上了一条统一文案:“请您去我朋友圈看看吧!传递爱心,奉献爱心!也请您帮忙转发一下!”
同时,求助信息附有“轻松筹”链接。打开这些链接可以发现,求助并非同一人,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重病儿童。

市民群发的“轻松筹”链接。
9月21日上午,记者在安顺市情报站小区旁路边市场找到了信息发布源头。现场有两名男子摆放两张桌子,桌上放着多只水杯,水杯价格在5至15元,路过市民只需花1元,就能把水杯带回家——但前提是,需将男子准备好的文案和“轻松筹”链接群发给微信好友,并转发朋友圈。

1元买水杯,前提是要群发“轻松筹”链接。
记者现场观察10分钟,至少有5名市民参与。这几位群众将手机交给两名男子,由男子操作完成群发和朋友圈分享,其目的是吸引有爱心的朋友捐款。记者尝试寻找部分筹款项目页面上的家属联系方式,但页面上并无相关信息。

其中一名男子正在指导市民操作。
两男子沉默应对
记者向两名男子表明身份询问“一元购”详情,他们态度明显抵触。当记者问其身份时,他们表示自己并非求助者家属,先声称是“来自‘轻松筹’”,又改口成“第三方公司,帮‘轻松筹’做‘地推’”。但记者追问具体是哪家公司时,对方则表示,“我懒得和你讲,没必要解释”。
为核实情况,记者通过“轻松筹”微信服务号联系其在线客服。客服核实求助链接后证实了其真实性,并回复:“发起时平台有专门人员审核发起人提交的医疗证明,可以确保患者病情真实性。”

两名男子正在街头指导市民操作。
随后,记者拨打了“轻松筹”客服电话。对方明确表示,平台仅协助用户发起筹款,从未委托任何第三方开展此类推广活动,建议记者报警,并提醒公众“切勿轻信或参与任何形式的收费推广行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受财产损失”。
随后,记者拨打报警电话,10分钟后警方抵达现场时,两名男子已离开。民警表示,接下来将调取周边监控,对此事进行调查。
“地推”和患者分成?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查询发现,不少网友拍摄了自己城市存在的“一元购”活动,询问是否真实。在一些网友发布视频的评论区,有人留言招聘“地推”人员。
记者以想做“地推”为由,联系到网上一名招聘者。他告诉记者,要收取2000元学费,将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话术、求助链接以及礼品厂家,记者只需做“地推”即可,募捐而来的钱可提成68%,即100元提68元。
记者提出疑问:大家捐款到患者银行卡了,咋能提成呢?
招聘者表示,他们会和患者签订推广协议书,费用实行一天一结,让记者不用担心。
随后,记者联系上另一名招聘者。该招聘者表示,他不用收取学费,记者只需在所在城市购买礼品即可,便可随时开启“一元购”活动,记者按60%提成,次日中午即可结账。
类似行为是否允许?对此,“轻松筹”官方客服回复称,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市民如果掌握证据,可提交给在线客服。
记者在网络查询发现,国内多地警方对于“轻松筹”等筹款平台存在的诈骗隐患曾发出提醒:献爱心前务必通过筹款平台官方渠道核实求助人身份、病情诊断证明等信息,切勿轻易参与“付费换礼品促转发”的活动,同时不要将微信拿给他人操作,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强
编辑郭睆秋
二审肖慧
三审周文君
编辑: 来源: